我是婷姐,昨天是我社区店开业的第七天。这些天忙于店内大小事务,几乎无暇记录任何心情,每天从清晨六点忙到深夜十二点,回到家时总是浑身疲惫,嗓子也沙哑到说不出话,一连几天的朋友圈都没有经营。
但,我一定要写下这些文字,记录这个格外温暖、让我深受触动的日子。
中午,店里来了两位特别的客人——芳和烨。她们在我的社群里已超过一年,芳更是我从淘宝时代就开始关照的老顾客。
可直到今天见面,我才知道,原来她们都是聋哑朋友。
她们特意从上海松江赶来,辗转近三个小时,几乎横跨整个上海,来到我这个藏在社区里的小店——只是因为前几天,我在群里说了一句:“欢迎上海本地的朋友们有空来店里玩。”
看见她们安静地走进来,朝我微笑,耐心站在一旁等待,直到我忙完手头为邻居们核销订单的工作,才用手语和文字告诉我她们是谁……那一刻,我真的被深深打动了。

也许,这正是我一直想开一家线下店的原因。
作为做了十年电商的“理科生”,我深知线上交流的效率与便利,但也始终感觉到某种表达的局限。哪怕我再热情、再真诚,文字和红包终究难以传递全部温度。隔着屏幕,我们很近,却也遥远。
而实体店,却让这一切发生了奇妙的改变。自从开店以来,我每天见到的不再是头像和昵称,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人、一张张带着情绪的脸。一句“叔叔吃过早饭了吗?”、一声“阿姨这个菜在哪买的?”,这些简单不过的寒暄,却那么自然地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还有邻居叔叔专门写来长长的建议纸条,像家长一样叮嘱我、关心我,还有阿姨看我没吃饭要给我做她家里刚烧好的排骨……这些点点滴滴,让我在疲惫之外,更清晰地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与归属感。

是的,线下开店很累,但也真的很“刺激”。
它让我重新理解什么叫做“有温度的社区店”,也让我更加确信:在这个普遍理性甚至冷漠的时代,仍然有人渴望真诚的连接,仍然有一种商业,可以带着人情味慢慢生长。
商业的本质,不仅是交易,更是人与人的连接。就像烨和芳,她们不能通过语音与我交流,却选择用最郑重的方式——亲自到场,安静地支持我的开业。这背后已远非“顾客忠诚度”可以概括,它是一种更珍贵的东西:人心的认可。
我也常常思考什么是“好商业”。在我看来,好的商业不一定在于规模多大,而在于能否建立真诚的连接。在这个数字覆盖一切的时代,我们仍然希望拥有真实的关系,希望知道买的东西来自哪里,卖东西的人长什么样,甚至成为朋友。
我想,这也是新久总在直播间把自己的全家福给几十上百万的顾客看的原因。
这就是我们【远方安选店】想做的事——不只卖货,更是在经营一份附近的生活、一种踏实的关系。
我告诉烨和芳,特别特别感谢她们的到来,像礼物一样。
也许路才刚刚开始,但我已经收到太多感动。
婷姐
2025.09.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