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酱香酒里,“12987”工艺是当之无愧的核心密码。这串看似简单的数字,藏着酿造的繁复、时间的漫长与标准的严苛,唯有历经这一工艺淬炼,才能酿出酱香突出、醇厚悠长的地道滋味。

什么是“12987”

“12987”并非随意组合,而是对酱香酒酿造全流程的高度概括,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场与时间和匠心的博弈。
1年
从重阳“下沙”(第一次投料)开始,到次年八月“丢糟”结束,整个酿造过程历经春、夏、秋、冬四季,耗时整整一年。这漫长的周期,是为了让原料与微生物充分融合,在自然节律中慢慢发酵,为酒体积累丰富的风味物质。
2次投料
一个生产周期内,分两次投入红缨子糯高粱。
第一次“下沙”:重阳节前后,投入总原料的50%,奠定酿酒基础;
第二次“糙沙”:一个月后,投入剩余50%的高粱,补充淀粉,延续发酵动力。
两次投料间隔有序,既保证了发酵的稳定性,也让原料中的营养物质得以充分释放。
9次蒸煮
同批原料要历经九次蒸煮,每一次都有明确的目标:
首次“下沙”后清蒸,只为润粮去杂;
第二次“糙沙”后混蒸,初步激发原料香气;
从第三次到第九次,针对发酵后的酒醅蒸煮,为后续取酒做好准备。
反复蒸煮并非冗余,而是为了最大限度提取原料中的有效成分,让酒体更显醇厚。
8次发酵
在九次蒸煮之间,穿插八次发酵,分为“开放式堆积发酵”与“封闭式窖内发酵”:
蒸煮后的酒醅摊凉、加曲,堆积成“酒醅山”,在50℃左右的高温下完成开放式发酵,富集环境中的微生物,生成酱香前体物质;
随后转入窖池密封,进行30 天左右的封闭式发酵,让微生物在厌氧环境中持续代谢,生成酒精与酯类物质。
八次发酵交替进行,微生物不断迭代,让酒体风味愈发复杂多元。
7次取酒
前两次蒸煮不取酒,只为让发酵更充分;从第三次蒸煮开始,每次蒸煮后取酒一次,共七次,且每一轮次的酒风味各异:
1-2次:酸涩辛辣,称为 “醇甜酒”“糖酒”,用作基础调味,为酒体定调;
3-5次:酱香突出、醇和饱满,称为 “大回酒”,是勾调成品酒的核心,决定了酒的主体风味;
6次:酱香明显但带焦糊味,称为 “小回酒”,用来丰富酒体层次;
7次:带有糊味,称为 “追糟酒”,产量稀少,用于增加酒体后味。
七次取酒分级储存,为后续勾调提供了风格迥异的“基酒素材”,是酱香酒风味协调的关键。

优质酱酒的“身份证”

“12987”这一工艺之所以被奉为经典,在于它用“高成本”与“高复杂度”,换来了无可替代的独特价值。
时间成本:1年酿造+3年以上陈藏,仅生产周期就远超其他香型白酒;
原料成本:5斤红缨子糯高粱才能酿出1斤酒,出酒率极低;
人工成本:从投料、蒸煮到取酒,每个环节都依赖经验丰富的酿酒师傅手工把控,难以机械化替代。
这些高成本,筛掉了追求“短平快”的生产者,留下的都是对品质有执念的酿造者。
多次蒸煮与发酵,让原料中的淀粉、蛋白质等充分转化,生成数百种香味物质,最终造就酱酒“酱香突出、优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的标志性风味;而分级摘酒与勾调,让不同轮次的基酒优势互补,实现风味的平衡与统一。
因此,当一款酱酒标注“遵循12987工艺”,便意味着它采用了最传统、最正宗的大曲坤沙酿造法,是高品质的直接证明。

领彩酱酒

懂了“12987”工艺,便懂了优质酱香酒的底色;而领彩酱酒,正是这一工艺的忠实传承者与创新者。

这款诞生于茅台镇国宝酒厂(三十余载酿造历史,规模位列当地前五)的酱酒,专为远方平台定制,从源头就锚定了“优质”二字:
原料工艺:严选红缨子糯高粱(支链淀粉含量88% 以上)与河南特优冬小麦,所有原料历经一年自然陈化,褪去杂味,为 “12987” 工艺打下纯净基底;
酿造工艺:严格遵循“12987”全流程,同时在关键轮次发酵时额外延长5天,总发酵期增加15天。这一创新,让酒醅产香时间更长,香味物质更丰富,使得酒体入口更丰满细腻,回甘生津感更突出。
陈藏工艺:基酒经3年以上窖藏后,用五年基础酒与多年份老酒勾调,再装入独家配方的薄壁陶坛陈酿。陶坛良好的透气性促进微氧催陈,让酒体褪去青涩,愈发温润醇厚。
也正因如此,领彩酱酒开瓶便有层次丰富的香气——酱香沉稳,交织着曲香、果香、坚果香等复合味道,空杯后香气久久不散;入口不辣不冲,绵柔中带着力道,甜酸平衡恰到好处,一线入喉后回甘悠长,尽显“12987”工艺赋予的优质特质。

诚意之选

作为国宝酒业与远方平台的合作之作,领彩酱酒省去中间环节,以实在价格让消费者尝到地道酱香;精致的东方美学礼盒、瓶肩六十道如年轮的纹路,既彰显工艺匠心,又适配中秋家宴、国庆小聚、佳节赠礼等场景。


当双节临近,明月渐圆,不妨开一瓶领彩酱酒,与家人对饮,让酒香浸润团圆;与老友小酌,让滋味唤醒回忆,这杯用时间与工艺打磨的酒,正是时光里的好搭档。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