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远方好物创始人何主任在战略发布会上,扔出一颗炸弹:“从下半年开始,所有重心转向线下,三年开 10 万家实体店,打造全球最大健康食品连锁体系。”

消息一出,私域圈炸开了锅。要知道,远方好物可是靠线上私域直播封神的玩家 —— 日常直播卖 648 万,95 万会员撑起百亿 GMV。现在突然掉头押注线下,是线上增长见顶?还是私域的终极形态本就该落地?
深扒其战略细节会发现:这场 “线上转线下” 的大动作,藏着对中国零售的底层重构逻辑 —— 不是简单开实体店,而是用 “健康标准 + 信任基建 + 生活圈闭环”,重做一遍社区零售。
01 从 “线上爆款” 到 “线下适配”:产品改造藏着生死逻辑
线上私域的打法是 “一件代发、大包装走量”,但线下社区店的逻辑完全不同 —— 用户要的是 “逛着买、即时吃、少而精”。远方好物的第一步,是给产品做 “线下适配手术”。
规格改造:把 “囤货装” 拆成 “随手买”
线上卖得火的芝麻丸,原来 500g 大包装卖 29.9 元,现在改成 200g 小包装,定价 9.9 元 —— 刚好够一家三口吃一周,老人逛超市随手就能拿;
牛肉酱从 “买二送一” 的捆绑销售,变成单瓶 9.9 元,用户不用为了优惠硬凑单。

反过来,给门店配送的箱规却往大了改:牛肉酱 24 瓶一箱,小米 20 斤一装 —— 减少物流次数,把配送成本压到原来的 1/3。
这种 “小包装卖给用户,大箱规配给门店” 的反差,精准击中社区店的痛点:用户要 “少买勤买”,门店要 “降低成本”。传统电商做线下常栽在这一步 —— 照搬线上规格,要么用户觉得买多了浪费,要么门店被物流成本拖垮。
包装革命:“安选码” 才是核心武器
所有线下产品的包装上,都印着一个独家 “远方安选码”—— 这不是普通的二维码,而是 “信任可视化” 的钥匙。用户扫码能看到:

●300 + 项农残检测报告(比如蔬菜要过 SGS 的农残筛查,肉蛋奶查抗生素、激素);
●工厂 7×24 小时直播(从原料进厂到生产包装,全程看得见);
●湾区认证的生产标准(比国标更严的独家标准,比如有机食品要过 704 项检测)。
传统线下店拼的是 “地段和装修”,远方好物拼的是 “扫码见真章”。在食品安全信任度极低的当下,这步棋直击用户痛点 —— 妈妈们买儿童零食,扫个码就知道有没有添加剂;老人买大米,能看到稻田的实时画面,比销售说一万句 “绝对有机” 都管用。
02 定义 “健康零售” 新标准:不是卖货,是重建消费认知
远方好物敢喊出 “三年 10 万家店”,底气藏在它的 “食安标准” 里 —— 这套标准不是噱头,而是要改写中国消费者的购物习惯。
从 “看配料表” 到 “查检测报告”:教育市场的野心
传统零售的逻辑是 “商家说安全,消费者只能信”。远方好物要做的是 “让消费者自己验证安全”:
●所有食品必须过 SGS 检测,300 + 项农残、兽残、激素筛查,少一项都不能上架;
●有机食品额外加测 704 项(涵盖欧标、国标甚至实验室标准),直接把 “假有机” 挡在门外;
●海鲜必须附核辐射检测报告,进口肉蛋奶要查抗生素残留 —— 这些都是传统超市 “敢说不敢证” 的盲区。

更狠的是,平台自掏腰包做检测。
单益生菌一个品类,一次检测就花几万元,2025 年计划投入 4000 万,未来三年超 3 亿。这不是烧钱,是在教育市场:买东西别只看广告和配料表(配料表能造假),扫码查检测报告才是硬道理。
倒逼行业的 “高压线”
对供应商的要求近乎苛刻:
●虚报产能直接拉黑(比如明明月产 10 万瓶,却吹成 50 万,一旦缺货会砸掉门店口碑);
●所有产品必须改包装、加安选码,不配合的直接淘汰;
●严禁私下加会员微信(保护门店的客户资源,避免线上抢线下生意)。
这些规则看似严格,实则在解决线下零售的老问题:供应商不靠谱、线上线下互抢客、信任链条断裂。传统连锁超市做不到的,远方好物想用 “平台强管控” 来实现。
03 10 万家店的野心:不是开超市,是建 “15 分钟健康生活圈”
远方好物的线下布局,藏着一个更野的目标:用多业态闭环,把 “健康” 渗透到社区生活的每一分钟。
从 “卖产品” 到 “卖场景”:远交会的信号
7 月的远交会(远方好物的供应商大会),不再是单纯的产品展销 —— 现场搭起实体店样板间,门口摆着烤有机羊肉串的摊子,大锅里煮着玉米,空气中飘着卤味香。
这是在演练线下场景:超市里卖有机杂粮,门口就能试吃用它煮的粥;卖有机羊肉,现场烤串让用户尝鲜。比起线上 “看图下单”,线下 “边逛边吃” 的体验,更能让用户为 “健康” 买单。
多业态闭环:不止是超市,是社区生活枢纽
计划中的 10 万家店,不是千篇一律的超市,而是 “1+N” 的生态组合:
●远方安选超市(核心):卖有机米面、健康零食、滋补品,大店加生鲜冻品,满足日常采购;
●早阿姨包子铺:早上卖用散养鸡蛋做的包子,中午搭超市卤味卖卤肉饭,解决 “一日三餐”;
●远方铺子零食店:现烤牛肉条、短保芝士卷,主打 “新鲜无添加”,吸引年轻人;
●未来还要加美容美发、理疗店 —— 把 “健康食品” 和 “健康服务” 绑在一起。
这种组合拳的厉害之处:用户买完菜,顺手带份早餐;吃完包子,去隔壁做个理疗 —— 所有消费都在 “远方系” 里循环,复购率自然比单一超市高得多。
先做透 “信任”,再谈规模
首批 1000 家店 7 月启动培训,8 月开始每月新增几百家,2027 年要冲到 10 万家。这个速度看似激进,实则有私域基础:95 万会员里,年销 100 亿的私域专家来操盘门店,自带流量和运营经验。
更关键的是,这些店不拼低价,拼 “健康平价”—— 毛利率控制在 15% 以内,比传统高端超市低一半。用 “看得见的安全”+“接地气的价格”,让社区用户觉得 “健康不是奢侈品,是日常品”。
04 对行业的启示:线上私域的终极战场,或许就在楼下
远方好物的转向,戳破了一个行业误区:线上私域做到顶,终究要落地。
传统电商做线下,常栽在两个坑:要么照搬线上流量逻辑(靠补贴拉新,烧完钱就死),要么忽视线下体验(把店做成 “自提点”,毫无吸引力)。
远方好物的不同在于:它用线上积累的 “信任资产”(检测标准、会员粘性)赋能线下,又用线下的 “场景体验”(即时消费、互动试吃)反哺线上 —— 不是线上到线下的迁移,而是 “线上 + 线下” 的融合升级。

对创业者来说,这释放了一个信号:未来的社区零售,比的不是谁线上流量多,也不是谁门店开得密,而是谁能在 “15 分钟生活圈” 里,建立用户对 “健康” 的绝对信任。
远方好物的 10 万家店计划能不能成,现在下结论太早。但它至少证明:在中国零售的下半场,能把 “信任” 做透、把 “体验” 做细的玩家,才有机会从线上火到线下,从私域走向社区。
毕竟,消费者最终会用脚投票 —— 谁能让他们在楼下买得放心、吃得安心,谁就能坐稳社区零售的 C 位。
想深入了解这场零售变革的底层逻辑,抢占社区健康零售的先机?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远方好物的生态阵营 —— 这里不仅有开店指南、选品攻略,更有与 10 万家店共同成长的确定性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