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预制菜行业的讨论热度居高不下,而西贝与萨莉亚的“两极待遇”,恰好反映了消费者对预制菜态度的核心:大家不是完完全全地抵制预制菜,我们反感的是花着现炒的钱,却不明不白吃着预制菜,当了冤大头。
9月中旬,罗永浩吐槽西贝 “几乎全是预制菜还卖得贵”,引发全网热议。随后西贝创始人表态要起诉,又在争议中发布致歉信,宣布将儿童餐里的牛肉焖饭、鳕鱼条等改为门店现做,可道歉信中 “顾客虐我千百遍” 的表述,再次引发不满。






网友的愤怒点很明确:西贝此前并未清晰告知消费者菜品为预制,却按现炒菜的高价收费,性价比与知情权双双缺失。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舆论反馈,道出了预制菜行业的关键矛盾。
根据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预制菜的官方定义是 “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经工业化预加工,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

从本质上来说,预制菜是食品工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能大幅提升餐饮效率、降低损耗,甚至通过标准化生产保证口味稳定,对快节奏生活中的消费者和追求高效的商家而言,本应是 “双赢选择”。
可现实中,预制菜为何频频引发争议?核心问题出在“信息不透明” 与 “性价比失衡” 上。
像部分中小餐饮商家,一边用预制菜节省人力与时间成本,一边打着 “现点现做” 的旗号,将价格抬到与现炒菜持平;还有些产品为了延长保质期,过度添加防腐剂、增味剂,让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心存顾虑。这些乱象,让 “预制菜” 逐渐与 “偷工减料”“价不符实” 画上等号,也让真正合规、优质的预制菜产品被 “连累”。

事实上,消费者对预制菜的需求从未消失。无论是上班族懒得做饭时的“快手一餐”,还是宝妈为孩子准备的便捷辅食,只要能做到 “明码标价、清晰标注、品质过关”,预制菜完全能成为生活中的 “得力助手”。
今天为大家推荐的这款无抗藜麦鸡排,就是一款可以让孩子都放心吃的鸡排。




它选用经过无抗认证的白羽鸡,来自标准养殖场,全程不催熟、无抗生素与激素,搭配“超级谷物” 藜麦实现双重蛋白互补,且做到0防腐剂添加,整切薄粉挂浆的工艺还能保证口感鲜嫩。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说到底,预制菜本身并无“对错”,关键在于商家是否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当品牌坦诚面对预制菜属性,像优质产品那样坚守品质与透明,消费者自然愿意为这份 “便捷与安心” 买单。
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在选择预制菜时,只要认准 “清晰标注、成分安全、性价比合理” 这三点,就能在快节奏生活中,轻松找到属于自己的健康饮食方案。
